“烧香点茶,挂画插花,四般闲事,不宜累家。”
这是宋人吴自牧在其笔记《梦梁录》中如是写道,被称为宋代“文人四艺”,是当时文人雅士追求雅致生活的一部分。
此四艺者,即透过嗅觉、味觉、触觉与视觉品味日常生活,将日常生活提升至艺术境界,且充实内在涵养与修为。
香自古就是文雅极致的。
“香”作为至古而今的一种文雅之物,藏在文人的才气里、生活的细节里。
日常可为百姓人家熏床帐、助睡眠,高雅可作书房笔墨之伴。
它亦独处之时,也能自成佳景,自带灵气。
中华香事文化历史可追溯至春秋之前。
在西汉初期汉武帝之前,就已在贵族阶层流行开来。
汉代的熏炉甚至还传入了东南亚,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就曾发现刻有西汉“初元四年”字样的陶炉。
隋唐时期长足发展,形成了一个成熟完备的香文化体系。
唐中期以后,南方“海上丝绸之路”开始兴盛,人们对香的研究和利用进入了一个精细化、系统化的阶段。调香、熏香、评香已成为一种高雅的艺术品鉴活动。
宋元明清,香文化处于最令人称道的繁盛时期,尤其是宋代,香文化从皇宫内院、文人士大夫阶层扩展到普通百姓,遍及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。
焚香之事是孤独的。
四艺之花、画、茶,作为日常生活的主流审美之一,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融入了大众生活。熏香相对于其余“三艺”,对环境以及人物的要求更高,是以如今依然被作为小众的高雅艺术。
要寻得清洁、幽静之处,燃起袅袅香气,冥思静坐,心事宣泄,自己分享。
孤独,但也能怡情启智,自得其乐一番。
香是文人的“心头之好”。
文人骚客,或为清心净身,或为敬事先辈,或为感格鬼神,或为冥思忘我。
多是托情于此物,聊作超逸之遐想,郁郁之感怀。
焚香一枝,就可静思。
焚香之事虽不是文人专属,但焚香之“仙气”与文人是相辅相成的。
宋代文人以香为友,独处以香为伴,松阁之下以香装点其儒雅。
调弦抚琴,清香一炷可佐其心而导其韵,品茗论道,书画会友。
燕居焚香,成为宋代文人的一种生活方式,也是他们精神追求的一种反映。
这种精神追求,即使现今的环境达不到古人焚香之意境,但对生活之事,也十分有借鉴意义。
凡雅致之事,需要用纯净之心去对待。
净手焚香,闻淡香一味,得生活一静。
上一篇:香囊 | 清丽散芳馨
下一篇:适合情人节喝的十种酒,你知道吗?